性能表现是IPS的又一重要指标,但这里的性能应该是更广泛含义上的性能:包括了最大的参数表现和异常状况下的稳定保障。也就是说,性能除了需要关注诸如“吞吐率多大?”,“转发时延多长?”,“一定背景流下检测率如何?”等性能参数表现外,还需要关注:“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怎样/多快能恢复网络的正常通讯?”,这个问题也是IPS出现之初被质疑的一个重点。串接设备出现故障和旁路设备不一样,是会影响到正常业务运营的,而做深层分析的串接设备更加如此,在长时间做大量数据深度分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通讯的顺畅?如何确保出现异常情况后通讯的顺畅?
天清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内置硬件Watchdog、软件监控进程,对系统的异常实时监控和处理,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双BYPASS功能,在各种异常情况下确保了网络的通畅,部署后不增加网络故障点。天清IPS始终遵循最短时间优先原则,调度任务、算法和CPU时间,具体如图4所示。
IPS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明确了IPS的主线功能是深层防御、精确阻断后,IPS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明朗化了:不断丰富和完善IPS可以精确阻断的攻击种类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升IPS产品的设备处理性能。
而在提升性能方面存在的一个悖论就是:需提升性能,除了在软件处理方式上优化外,硬件架构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的ASIC/NP等高性能硬件,都是采用嵌入式指令+专用语言开发,将已知攻击行为的特征固化在电子固件上,虽然能提升匹配的效率,但在攻击识别的灵活度上过于死板(对变种较难发现),在新攻击特征的更新上有所滞后(需做特征的编码化)。而基于开放硬件平台的IPS由于采用的是高级编程语言,不存在变种攻击识别和特征更新方面的问题,但在性能上存在处理效率瓶颈:暂时达不到电信级骨干网络的流量要求。
所以,入侵防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更加广泛的精确阻断范围:扩大可以精确阻断的事件类型,尤其是针对变种以及无法通过特征来定义的攻击行为的防御。
第二, 适应各种组网模式:在确保精确阻断的情况下,适应电信级骨干网络的防御需求。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在云中添加安全管理控制层
企业战略集团(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分析师Jon Oltsik认为,许多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在自己网络上安装管理服务器,以避免出现破坏性配置错误。
-
难以避免的泄漏事故:怎么解?
网络安全泄露事故不可避免?如果遭遇网络安全泄露事故不可避免,如果真的不可能阻止泄露事故,那么,试图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是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
如何利用基于云的沙箱来分析恶意软件?
为了加强端点安全和入侵防御系统,有些企业转向基于云的沙箱技术,他们现有安全提供商通常提供沙箱技术作为高级模块……
-
合理分析恶意软件:用对方法很重要
以正确的顺序实施多种分析方法可以使安全团队更有可能防止恶意软件渗透进入网络,甚至对于以前并没有被确认的恶意软件样本也能够起作用……